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長信傳媒、河北廣電影視文化、完美世界影視、承德完美建信影視、內蒙古天寶吉祥天文化、縱橫文學等聯合出品;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牧寬執導的當代農村劇《最美的鄉村》,歷經接近三個月的拍攝,順利殺青。
該劇于18日下午在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大禮堂舉辦關機儀式,來自河北省、市、縣的各級領導、出品方代表以及本劇監制、總編劇郭靖宇、楊勇,導演巨興茂攜第二單元主演岳麗娜、牛寶軍、孫仲秋、趙曉坤、馬宇驥、牛勝文、于潼等出席了活動。活動現場監制兼總編劇郭靖宇、導演巨興茂以及演員代表岳麗娜分別圍繞該劇開機以來拍攝情況作了匯報,并向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響應時代主旋律 有志青年傳遞光榮使命
由“傳奇劇王”郭靖宇帶領的“郭家班”創作班底傾情打造,楊志剛、岳麗娜、劉智揚等強強加盟,當代農村劇《最美的鄉村》自開拍以來就備受關注。該劇于今年9月開機,歷時三個月,在各地領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繼在承德市區、寬城、平泉、灤平等多地選景拍攝。除了采用單元劇形式的敘事手法帶來的驚喜外,其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重大歷史使命為故事背景,聚焦青年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扶貧攻堅工作的故事也看點十足,令人期待。
關機儀式當天,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承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新宇;承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培蘇;承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俐宏;承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承德廣播電視臺臺長蘇永民;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局長董宇;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承德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勇;灤平縣委書記趙振清;寬城縣委書記谷宏健;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副書記王國輝;平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新蕾;寬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董巧玲;灤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秀宏等出席了本次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關機儀式舉辦地——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的領導:黨委書記蘇國安;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宏,學院班子其他領導也有到場。
活動現場,本劇監制、總編劇郭靖宇對所有給予劇組支持的領導致以深切的謝意,并透露在拍攝過程中的一些令人難忘的“小插曲”:第一單元主景桲羅臺鎮喜峰口村蟠龍湖水庫為拍攝提供大力支持,保障水上交通通暢,順利完成拍攝;第二單元因為天氣情況,劇組臨時調整通告拍攝電視臺戲份,剛剛落成的平泉融媒體中心,大方地把場地借給了劇組拍攝;第三單元主景之一的北獅溝門村位于山里,沒有信號,劇組通訊中斷,灤平縣委宣傳部主動聯系河北省移動公司,架設光纜,為劇組提供通訊保障。這樣的協拍事例卻并不止于此,各市、縣政府對劇組的大力支持保證了電視劇的順利拍攝,同時也讓主創感到非常溫暖,為當地的文化傳播和對外發展貢獻了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 展現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三個單元,三個共產黨員,三個扶貧攻堅故事。《最美的鄉村》以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時代號召為背景,以中國北方青山鎮新上任的黨委副書記唐天石、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女主播辛蘭、返鄉創業大學生石全有三位青年共產黨人為代表,講述他們分別深入紫塞市三個不同縣域開展調查摸底,歷經坎坷仍無怨無悔,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幫扶,帶領村民流轉土地發展農業致富產業、實施易地搬遷扶貧、打造旅游特色小鎮,帶領村民創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成現實。
黨十九大提出了“推行鄉村振興戰略,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路線方針,青年一代要深刻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自覺勇擔責任使命。劇中唐天石、辛蘭、石全有等人秉承著務實的態度,摒除萬難,切實幫助村民們解決脫貧問題,為鄉村脫貧攻堅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在幫助村民打造“最美的鄉村”的同時,他們自身的能力也得到鍛煉。而劇外,《最美的鄉村》劇組所有演職人員也在為承德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主演代表,同時也是土生土長的承德人,主演岳麗娜對這部劇的感觸良多,她表示劇中的“扶貧”,需要的是智慧和志氣,在生活中同樣需要智慧和志氣。“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也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跟隨黨的步伐,砥礪前行”。心懷志氣腳踏實地,沖破荊棘一往無前,劇里劇外的他們踐行黨的理念,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展現出青年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
帶動經濟發展 回歸鄉土挖掘鄉村價值
作為承德人,多年來,郭靖宇帶領的“郭家班”致力于推廣家鄉文化。英雄傳奇劇《打狗棍》就以熱河為背景創作,該劇播出后獲得收視口碑雙豐收,成為當年的“爆款”電視劇。而去年的一部講述“塞罕壩”故事的綠色青春劇《最美的青春》,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該劇從播出至今,獲得了包括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在內的眾多獎項,該劇故事引發觀眾共鳴,據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透露,因《最美的青春》的熱播,今年塞罕壩游客增加30%,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導演巨興茂也因為這部劇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初心榜”頒獎盛典上獲得了青年突出貢獻獎。
今年“最美”系列再度出擊,取材于承德各黨員干部“脫貧攻堅”的事例,周仲明表示,劇中“紫塞市”這個名字,就來源于承德的“紫塞明珠”之說,回歸鄉土,誠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共產黨員,挖掘鄉村價值。劇中的主人公也正是“返璞歸真”,用行動表達自己對鄉土的熱愛。唐天石帶領青山鎮村民正確認識“脫貧攻堅”這一政策,并結合自身閱歷,切實幫助村民們解決脫貧問題;辛蘭在家庭事業皆在頂峰之際,決定接受臺里派的任務,到河源鄉三道河子村當第一書記,積極投身各項幫扶行動中,盡可能解決疑難貧困“釘子戶”;石全有把城市的活力帶到了樸實的鄉村,他規劃創業藍圖,以打造生態環境為基礎,打造旅游綠色小鎮,保護健康生態,帶領全村人改善鄉村風貌。他們無私奉獻、愛崗敬業、聽黨指揮的精神,信念如磐、意志如鐵,經得住考驗與磨難,一路勇往直前,立志將鄉村建設拉入正軌,讓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康,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新時代主題。
《最美的鄉村》立足鄉村建設唱響主旋律,既是當代青年尋找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也使建設美麗鄉村的理念得以傳播,因此該劇集中反映了振興鄉村、實現人生價值等時代話題。該劇匠心獨具,將文化、旅游、時代、等因素融合,旨在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振興農村發展,更進一步反映了該劇的創新精神以及對時代的堅守與開拓。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8325號 京ICP備2021013357號-2 《網絡視聽許可證》編號:0110587
北京完美世界影視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04-2021 Perfect World Pictures